紗布封喉案醫生停牌半年 死者兒子稱判決公平公正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09 20:08

最後更新: 2018/05/09 21:22

分享:

分享:

死者兒子王冰蕓

咽喉癌病病人王肯構2011年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咽喉切除手術,醫生在其喉嚨開永久性氣管造口協助呼吸,其後轉介九龍醫院療養,但該院護士誤將造口當臨時造口處理,在遮蓋造口的紗布四邊封膠布,病人同年11月14日死亡。醫委會今日(9日)裁定主診醫生黃卓義兩項專業失德成立,判除牌6個月,無緩刑。死者兒子王冰蕓連續兩日到庭旁聽,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,裁決公平公正,坦言這七年來感到很大壓力,事件令家人心情和健康都有影響,今日終有裁決,可鬆一口氣。

王冰蕓不認為被告有悔意,指辯方律師提出不同藉口。對於醫委會聆訊小組不批准被告申請緩刑,他認為亦屬公正:

事件並不是由一單一大錯爆發出來,而是由不同的錯誤,一層一層地累積。

他認為,今次研訊只解開事件謎團的一半,但沒有處理父親在伊利沙伯醫院完成手術,頸部設有永久造口,再轉往九龍醫院時,被插上俗稱「貓鬚」的氧氣管,令九龍醫院護士誤以為造口為臨時造口的部分:

我不知道始作俑者﹑插貓鬚的是誰,但我相信是伊院的人。

王冰蕓認為,事件反映醫療制度有很多關卡可以防止錯誤,但今次沒有發揮作用。至於會否向被告黃卓義提出民事索償,他指會交由律師處理。

王冰蕓又說,現時對醫委會信心增加,認為聆訊小組有從各方面考慮證據。

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,除牌六個月的判決是公道和合理,又指刑罰較醫委會其他案件的裁決重。他亦感覺不到被告有悔意,認為死者住院十日,被告曾巡房8次,沒可能注意不到造口以臨時方式處理。他又認為,被告庭上選擇不作供,是擔心在控方盤問下,會透露更多事發時不應做或做錯的事。

對於醫委會聆訊小組庭上曾指,"tracheostomy"(氣管造口術)一詞較中性,可解作「永久」或「臨時」,彭鴻昌希望醫管局日後能發出指引,提醒前線醫護人員撰寫醫療紀錄,如需使用"tracheostomy"(氣管造口術)一詞時,需小心及清晰。

他又說,同情公院醫生工作量大,但不是一個求情的理由,他認為醫生有專業照顧的責任,每個醫生都要小心謹慎,又希望政府可以正視醫生工作量的問題。

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件簿
日期 事件進展
2011年6月 病人於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咽喉切割手術,期後因併發症轉往九龍醫院療養
2011年11月 病人被護士以紗布覆蓋造口並有膠布圍在四邊,幾天後疑因窒息致死
2012年 醫管局公布調查報告,指九龍醫院沒記錄死者氣管位置造口為永久,醫護誤當臨時造口處理
2012年 死者兒子向醫委會投訴
2013年1月 死因庭裁定死於意外
2015年8月 醫委會基於死因庭裁決,拒絕受理案件,死者兒子申請司法覆核推翻醫委會決定
2016年3月 醫委會初級偵訊委員會指,將再審視個案
2016年6月 護士管理局裁定3名照顧死者的護士專業失德,各停牌一個月
2017年2月 醫委會接納個案,排期翌年4月16日對涉事主診醫生黃卓義展開聆訊
2017年12月 死者兒子報警控告涉事約20名醫護誤殺
2018年4月12日 醫委會宣布聆訊需延期,沒交代原因
2018年5月8日 醫委會首次召開紀律聆訊
2018年5月9日 醫委會裁定黃卓義兩項控罪成立,除牌半年
資料來源︰綜合醫委會聆訊內容及歷年報道